谷雨三朝看牡丹。
谷雨已过,也到了看牡丹的好时候。
唐朝有诗夸赞洛阳牡丹的风韵,“唯有牡丹真国色,花开时节动京城。”
千载之下,洛阳牡丹仍然有“动京城”的魅力。
到了四月,洛阳城花如潮涌,满城芬芳。天南地北、五湖四海的看花人千里迢迢赶来,把这座千年古城挤得满当当的,亟欲一睹牡丹的国色天香与芳华绝代。
一朵花激活了一座城,一座城滋养了一朵花。
人们爱洛阳,不仅仅因为她是历经沧桑的十三朝古都,是君王的福地、文化的宝地,还因为有这朵雍容华贵的牡丹。
牡丹色泽艳丽,玉笑珠香,风流潇洒,富丽堂皇,素有“花中之王”的美誉。作为“千年帝都“”牡丹花城”,洛阳牡丹尤其著名。
其栽培始于隋,鼎盛于唐,宋时甲于天下,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。洛阳每年都会举办“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”,吸引了海内外的众多游客。
"洛阳地脉花最宜,牡丹尤为天下奇。”为什么洛阳牡丹这么有名呢?
首先是品种多,所谓:“洛阳牡丹名品多,自谓天下无能过。”
洛阳牡丹花朵硕大、品种繁多,花色奇绝,有红、白、粉、黄、紫、蓝、绿、黑及複色九大品种,十种花型、1000多个品种,植株100多万株。
到了四月花开满树满枝,绚烂热烈,虽不负春光,但牡丹气节高贵,更不负自己。
牡丹花又娇又傲,开花须待天暖,天一冷,就紧紧闭拢,把一整个春天的芬芳与娇艳深深锁入花苞。
落花之际更是决绝惨烈,花期一过,风动辄坠,上一刻还繁花似锦,下一刻便落红满地。
最怕的是一夜疾风,落英缤纷,次日只剩一撮花蕊、迎风颤动。
洛阳牡丹甲天下,不仅是因为洛阳的牡丹花大色艳、雍容华贵,更重要的是洛阳牡丹历史源远流长,牡丹文化底蕴深厚。
我们从课本里都学过洛阳牡丹的故事:
当年武则天醉酒发威,写下诏书命令百花严冬开放,百花低首,惟有牡丹傲骨铮铮,不畏强权。武则天一怒之下命人放火焚烧,将上苑牡丹就地焚烧、掘出根茎,贬谪洛阳邙山。孰料牡丹到了洛阳,竟如鱼得水、长势喜人,就此扎根繁衍,繁殖盛开,名动天下。洛阳也从此成为了欣赏牡丹的胜地。
让洛阳牡丹威名更甚的,还有一个人物,那就是历史上四大美女之一的杨贵妃。
杨贵妃最爱牡丹,也最爱与牡丹媲美。杨玉环与牡丹的渊源颇深,李白的《清平调》三首,都把她和牡丹放在一起写。
云想衣裳花想容,春风拂槛露华浓。若非群玉山头见,会向瑶台月下逢。
一枝红艳露凝香,云雨巫山枉断肠。借问汉宫谁得似,可怜飞燕倚新妆。
名花倾国两相欢,长得君王带笑看。解释春风无限恨,沉香亭北倚阑干。
在李白的诗中,杨贵妃成了牡丹的化身,貌美可做“牡丹仙子”。一如牡丹的绝世之姿,杨玉环的美貌也如花似玉,国色天香。
因为皇室的推崇,牡丹栽培在唐朝开始繁盛起来,而洛阳一直是栽培中心。当时唐都长安的牡丹就是在引种洛阳牡丹的基础上,进一步发展。
从那时的名家诗词就可见一斑。据初步收集,历代文人专写牡丹的诗词就有四百余首。
其中以唐、宋两朝为最多,共130多人留下270余首优美诗词,仅苏轼一人就有三十多首。尤其是在宋词中,很多歌咏的牡丹均指洛阳牡丹。
“牡丹一朵值千金,将谓从来色最深。
今日满栏开似雪,一生辜负看花心。”
“牡丹花品冠群芳,况是期间更有王。四色变而成百色,百般颜色百般香。”
“何人不爱牡丹花,占断城中好物华。疑是洛川神女作,千娇万态破朝霞。”
那个时候的唐朝,牡丹一年间,花开花落二十日,是满城人们争相欣赏的狂欢期。它属于贵族的奢侈品,一朵都卖的很贵。
在民间也引为潮流。
牡丹盛开时,唐朝的少女和妇人皆爱在鬓边插牡丹,用于装饰。
这种时令花朵,寓意富贵,又平增妩媚,花开时节激发人们一波又一波的感官愉悦,和审美风潮。
牡丹花香气馥郁,深受文人墨客的偏爱, 除了在诗词绘画等艺术作品中多加吟咏之外,牡丹也经常作为文房雅玩对象。
当时的诗人舒元舆极为喜爱在案头插牡丹,在他的文房花品中,牡丹是首选。
大可盈尺的牡丹散发的芳香遍布书房,牡丹花出类拔萃的外形与香味,当属春日头奎。
到了宋代,牡丹栽培中心由长安移至洛阳,洛阳牡丹的规模进入空前繁盛。
《群芳谱》曰:“唐宋時,洛阳之花为天下冠,故牡丹竟名洛阳花。”
可见北宋时期牡丹继续获得最高的推崇,成就了“洛阳牡丹甲天下”之美名。
据欧阳修《洛阳牡丹记》中记载:“洛阳之俗,大抵好花,春时城中无贵贱皆插花,虽负担者亦然;花开时,士庶竞为游遨,往往于古寺废宅有池台处为市井张幄帟,笙歌之声相闻……至落花乃罢。……大抵洛人,家家有花”。
如今花期已到,一年一度的洛阳牡丹花会也徐徐拉开帷幕。从每年的4月初至5月初,牡丹花有早开、中开、晚开品种。
花开谷雨,惊艳天下,在这段时间,洛阳将会成为最美的城市。
各地的看花人可以踏上寻芳之旅,一起去看洛阳牡丹了。